技术支持热线

400-821-6519

大家都在找: 别墅地下室干燥的方法别墅地下室发霉怎么办地下室防潮怎么做别墅地下室潮湿怎么办别墅地下室渗漏怎么办

首页 » 同济微晶新闻 » 同济新闻公告

解放日报】城市治理变革,关键是补上短板——访同济大学特聘教授诸大建

文章出处: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20-04-20 08:56:00    点击数:-   【

同济大学

人物档案

诸大建:管理学博士,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解放日报首席记者 高渊

不能简单地把疫情发生归结于城市规模

高渊:目前,中国有十个1000万以上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武汉是其中之一。有观点认为,如果疫情发生在一个几十万人口的中小城市,管控和防疫就会容易得多,所以中国城市化一定要控制城市规模,你认同吗?

诸大建:不能简单地把疫情发生归结于城市规模,超大城市发生疫情可能性大,是因为人口密度大和流动性大。但是可能性不是必然性,疫情是否发生以及是否成为危机,取决于城市治理能力。

大城市可以有大疫情,也可以有小疫情甚至没有疫情。中国城市化需要发展超大城市,但是要大幅度提高治理能力。

高渊:治理千万级人口的超大城市,关键要防范哪些风险?

诸大建:超大城市的风险,包括自然风险、基础设施或生命线风险、生产风险、社会风险和公共卫生风险等,按可能性和影响大小有四类:可能性大影响小的“金丝鸟类型”,如日常发生的交通小事故;可能性小影响小的“小白兔类型”,如小火灾;可能性小影响大的“黑天鹅类型”,如眼下的疫情;可能性大影响大的“灰犀牛类型”,如重大环境污染。治理能力升级是要应对大风险,特别要防范“黑天鹅”变成“灰犀牛”。

现在的矛盾是城市治理跟不上城市发展

高渊:疫情暴露出来的城市治理问题主要在哪里?

诸大建:这次充分暴露了中国城市发展3.0与城市治理1.0的矛盾。城市发展从1.0到2.0再到3.0,分别是单个城市、有中心城区的都市圈以及多个都市圈形成的城市群;城市治理从1.0到2.0再到3.0,分别是科层制的城市统制、市场化的城市经营和扁平化多元主体参与的合作治理。

现在的矛盾是城市治理跟不上城市发展。用低版本的城市治理,管控高版本的城市能级,就会面临能力贫困的挑战。

高渊:当下的关键是,能不能通过这次疫情,真正找到短板,为城市治理版本升级提供新思路?

诸大建:都说疫情过后要复盘,许多人把复盘理解为问责,但这肯定还不够。而且不能等到疫情过后再复盘,到时候可能时过境迁了,最好当下就有个“冷班子”开始做这个工作。其中的关键是梳理疫情的发生和防控,搞清楚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专家、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短板补上去。

中国的城市治理模式,可以用五星红旗作为隐喻。大星是政府组织,小星是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如果只有中间的大星而没有周围的四颗小星,就是决策链长、单一的城市管制模式;而只有周围小星没有中间大星的主导,也不是有效的城市治理模式。治理能力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大星、小星互相之间的信息与管理,既要有自上而下,也要有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是国家机制,自下而上是社会机制。

简而言之,中国城市治理3.0的核心是政府统筹、上下合作的模式。其中,政府起到指挥者、安排者的作用,社会起到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

高渊:这次疫情中,除了上与下的关系,政府间的横向关系是否也应关注?

诸大建:这次以战时体制迎战疫情,许多省区市分工支援湖北各疫区,这就是政府间的横向关系。而政府间有没有好的横向合作,是城市良好治理的重要内容。

但是,应对疫情的横向合作不等于常态化的合作,前者是中央命令和“他组织”,后者是利益分享和“自组织”。为什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要更好地探索地方政府“自组织”的横向合作模式。

上海这座城市有硬核,是政府部门、专业人员和老百姓三合一的系统性硬核

高渊:你当了许多年的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在参与编制“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时,你认为“韧性之城”的含义高于“绿色之城”,原因何在?

诸大建:因为“绿色之城”讲的主要是资源环境问题,涵盖面较小,而“韧性之城”包括防控自然风险、安全风险、生产风险、疫情风险等所有特大城市可能遭遇的风险。所谓韧性,就是在受到意想不到的重大冲击后,城市可以迅速恢复,回到原来的正常轨道。如果一个城市没有韧性,就缺乏抗风险能力。这次新冠疫情,证实了韧性城市的重要性。

上海对标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都把“韧性”作为主要目标之一。首先是城市的“易感性”如何,这是城市的免疫力,即在风险面前,城市不容易受到冲击还是不堪一击。其次是城市的适应性即应急驾驭能力怎样,重大事件或风险发生后,是否有应急机制帮助城市渡过难关,尽快恢复正常。

应对城市重大风险,事中的应急管理是重要的,事前的预防管理更重要。在疫情中,10天建成隔离医院很重要,而在超大城市预先建设“小汤山型医院”更重要。这就是韧性城市的特点:低易感性、高适应性。

高渊:为了应对疫情,这段时间上海基层组织进行了广泛发动,很多市民也自发投入防控,你怎么看待上海人的表现?

诸大建:上海这座城市有硬核,是政府部门、专业人员和老百姓三合一的系统性硬核,而不是其中一个方面。上海的城市管理有章法,不仅表现在日常的琐碎中,更表现在疫情这样的大风大浪之中。

城市治理得好不好,治理体制当然重要,而人更是关键。这次疫情中,绝大多数上海市民体现了高素质,说不出门就不出门,碰到事情绝对有自律,而且发动起来自下而上守护社区,成为城市有韧性的社会末梢。还有像2019年全市推行的垃圾分类,市民们充分配合,干湿垃圾分得清清楚楚,确实不简单。上海人当然包括各种各样的新上海人,他们不是那种口是心非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不是毫不利己的可敬的利他主义者,而是拎得清大河有水小河满、利他利己可以兼得的实在主义者。

高渊:历史会怎么记录2020这个特殊的年份?

诸大建:对中国来说,2020年非常重要,既是全面小康的收尾,也是未来30年向现代化强国迈进的启动。虽然疫情暂时打乱了发展节奏,但今年的发展一定会低开高走,疫情过后中国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不会降低而是提高。

我相信,这场疫情的突如其来,也在考问我们,中国的城市治理究竟离现代化有多远?很多年后,“新冠”依然会是中国人的群体性记忆,希望能把治理能力变革的烙印刻在人们脑子里。

(原文链接:https://www.shobserver.com/journal/2020-03-15/getArticle.htm?id=289628)

X

同济微晶专家服务 400-821-6519